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1的文章

我的精神糧食--麵包

記得國中時有一篇模擬考作文:「好書不厭百回讀」,當時鮮少看書的我,怎麼能做得好這篇文章?考完後的檢討,老師念了一篇佳作給我們參考,文章一開始便拿麵包和書做比較,作者說麵包是物質糧食,而書則是他的精神糧食。果然,文章應該流露真性情。當時愛吃麵包而不愛看書的我,不但寫不出這樣有智慧的話語,也實在無法理解為何作者會如此說。 念高中時,因為家裡讀書環境不好,我經常到處找圖書館,並不是想去借書,而是想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可以讀書準備考試。記憶裡面,最常去的、環境最好的就是行天宮圖書館,那是財團法人捐助的,免費的(那時候我也曾去過一些要收費的供人靜修的閱覽室),有好幾層高的建築物的圖書館。其中有一兩層,有一兩間很大完全沒有任何隔間或裝潢的閱覽室,裡面擺了很多大張桌子,每一間可容那上百人,非常好的讀書環境,天氣熱時他們還會開冷氣,簡直比家裡還舒服,只可惜離家比較遠些,如果沒塞車要坐40-50分鐘的公車,所以通常是禮拜天或放假日,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讀書,我才會去那裡。 去行天宮圖書館,雖然舟車勞頓,雖然路途遙遠,但是因為出去讀書,可以不必在家裡吃飯,可以任意在外面挑選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吃,對一向挑食的我也算是一項誘因。找不到伴,一個人上圖書館,中午也只好獨自去吃飯。一個人上餐館,或即使是坐在小麵攤,都是又寂寞又尷尬的,去麵包店買麵包和飲料回圖書館吃,便是最佳選擇。尤其台北東區麵包店裡香噴噴、鬆、軟、酥、脆的各式麵包,更是讓我無怨無悔、千里迢迢上圖書館的一項動力。 行天宮圖書館提供給我,可以充分讀書準備聯考的好環境,而附近麵包店又大又可口的麵包,卻是我辛苦半天後,足以撫慰心靈、慰勞每個辛苦寂寥的細胞的精神糧食。

畢業典禮

昨晚參加大兒子的高中畢業典禮。高中的畢業典禮,對美國人來說是大事;原來,美國人很多人念完高中後就不再上學了,或者至少會隔上好幾年呢! 也有人說,美國人認為高中畢業時正好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成人的開始,包括可以投票了、可以工作了(不需工作許可證),要離家上大學或搬出去工作了。 美國人一向愛搞笑,昨晚歡樂的氣氛,怎麼樣也沒有離別、不捨和難過的氛圍。 老一輩的人,據說畢業典禮時都是和即將闊別的六年同窗抱著哭成一團;想想自己年輕時對畢業典禮也沒甚麼悲傷的感覺,有的倒是充滿著對下一階段的人生的期待和雀躍。國小熬了六年,終於可以離開那個一點都不值得我留念的地方,(最主要是五六年級的導師太勢利眼,嫌貧愛富,又要裝做慈善家。有一次幫一個家境貧苦的同學出遠足費,卻一點都讓我感受不到她的誠心:她當眾宣告這件事,一方面罔顧同學的自尊,一方面又張揚自己的善行。)心情是何等雀躍,哪來的感傷? 國中、高中的畢業典禮之後,就是一試定終身的聯考,誰會在乎國中、高中的畢業典禮? 記得高三的英文老師,在我們畢業前夕,除了給我們畢業贈言,還禁不住我們的起鬨,為我們唱了一首「小甜甜」。當時老師感受到我們離別在即,一首輕快的小甜甜, 她 唱得淚流滿面,而我們這群高中大女孩卻一點也沒有離別的感傷,一心只期待要飛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大學是人生原有的規畫,畢業時雖沒有獲得特殊的獎章,但是有親朋遠道來祝福、獻花,也算是經歷了一場隆重、愉悅的畢業典禮。畢業前已找到了工作,正是春風得意,準備全心航向另一個人生的旅程,當個快樂的社會新鮮人。況且好友也都在台北,畢業典禮時心裡滿滿是喜悅,一點也不感傷。 碩士不像大學有一個班底,又每個人畢業時間不一樣(春秋兩季都有人畢業),就沒有那種和同學一起畢業的氣氛,而且經歷了大學的畢業典禮,碩士的畢業典禮,便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因此我根本連一絲去參加畢業典禮的念頭都沒有,那時正好也忙著搬家,就這樣地,我沒有參加我的碩士畢業典禮。 年輕時,往前看,既無心眷戀現在,也無情緬懷過往,對畢業離校這檔事毫無依依不捨的感覺 。如今步入中年,想著兒子要高 中畢業 離家念大學去,我竟多愁善感起來,不僅常問他會不會捨不得這、捨不得那,還 常常想像他們的老師即將和這群子孩子拜拜了,心裡會有多惆悵, 甚至 還替哪些要 送走畢業生的老師感到心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