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5的文章

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大法官”

       今年回台,在飛機上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黃金時期,回台前,正好看到一個訪談節目,訪問了這部電影的導演許鞍華,訪問主題不是針對這部電影,但是因為她提及了她所導的黃金時期這部電影及其主人翁蕭紅,讓我對早已耳聞的蕭紅感到興趣,正好看到飛機上的放映電影中有這部,於是就看了。電影不是特別好看,但也不難看。主要是蕭紅這個人一生很有故事性,以及她所處時代的一些有名人物,像魯迅等,也在她的生活中(在這部電影劇中)出現。        另一部電影是大法官,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更深刻的,因為第一它的劇情發生在我所處的年代,第二它的劇情討論的是我所關心的親情倫理。        大法官的劇情在講述一名大牌律師(幾乎是戰無不勝)在回鄉參加母親葬禮時,原本想要逃避一直有心結的大法官父親,然而就在他短暫停留時間,正巧碰上他父親涉入的一起殺人嫌疑案,無論如何,捲入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為了替父親洗清罪名,這名大律師決定留下來,替父親打官司。這名大律師從小對父親的不諒解,造成父子倆多年來的心結,隨著案情的抽絲剝繭和律師(兒子)與當事人(父親)的一答一問的對話中,一結結的解開來。而其實最關鍵,讓做兒子的大律師真正諒解到父親對兒子的愛和心的是,在法院出庭時,父親被問到,對於被害人,為何曾經輕判,後來卻加以殺害的原因--這名父親,長久以來扮演著小鎮正義化身的大法官說,因為他的兒子從小就是離經叛道,惹事生非,經常被老師告狀,甚至犯法,他因為認為自己不懂教育,而曾經把兒子送到少年感化院,希望藉由專家的指導,讓兒子走上正途, 為此他感到相當後悔。而被害人與他兒子年齡相仿,當被害人第一次犯罪,他是審判的大法官,他給予這個罪犯(後來的被害人)輕判,他說因為看到這罪犯讓他想到他那經常犯規惹禍的兒子(後來的大律師),所以他給這罪犯機會改過,其實是祈盼別人也能像他一樣給他犯錯的兒子機會。(後來去殺他,是因為發現他的邪惡、毫無悔過的心,於是替天行道。。。)他這樣的邏輯、這樣的哲學我懂,因為當了十幾年的中文老師,也遇到不少不守規的學生,或不肯好好學習的學生,我總是對他們很寬容,因為我的大兒子也是從小就被老師告狀的,我常常想我的兒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