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3的文章

從《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影評「思想」起

早上在臉書看到有人(臉書註冊名:電影時間)影評「麥德遜之橋」,寫得真好!一直記得大學時老師提過這個故事(可是奇怪的是,剛查這部片是1995年上映,原著是1992年最暢銷書,我真是錯亂了?因為記得老師提過,所以去年還是前年看到 Amazon “Free” Prime Video(我真是勤儉持家!),而且是梅莉史翠普演的,就趕緊看。剛跟我先生說這事,我先生說我要不是在做夢,就是回到未來。另外一個遺憾的事:這座橋就在Iowa,離那個我們為了吃蟹腳而開兩個小時(來回四小時)去州府吃buffet的北京餐廳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竟然在 Iowa待了七年多,都沒去造訪😭。 言歸正傳,先來說這則影評,作者先敘述她看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再談這部電影的主題,接著把電影情節摘要出來。作者把情節摘要出來這部分對我這個英文不是很好卻看英文原聲片的觀賞者,幫助很大。雖然我看得懂、聽得懂電影情節的主要脈絡,但是很多細節卻不是那麼清楚,而電影原著、編劇、或導演卻往往是透過這些細節來傳達主要角色的個性或細膩的情緒。除了摘要情節,影評作者也在摘要段落間、字裡行間穿插她的評論、賞析,以及影片欣賞後對自己一路走來的反思。 以下是影評人的原文,「影片開首她在日記裏描述,1965年,丈夫帶兩個兒女參加博覽會離家四天前的那個晚上,在準備晚餐的時候,心裏急不及待的期待着他們出門。。。準備好晚餐,呼喚子女過來餐桌,兒子甩門進來,女主角喊:「我說過多少遍不要甩門。」話音未落,丈夫進來,隨手就狠狠甩門,聲音更響。女主角不動聲色的吸了一口氣,又繼續佈置晚餐。然後女兒進來,徑直走到收音機前,直接馬上將女主角正在收聽的藍調音樂,調到流行金曲榜。女主角想說什麼,又沒說什麼,最終還是坐下來一起共進晚餐。短短一場幾分鐘的晚餐戲,已經看見女主角的毫無存在感,她處處都在,但又處處不在。一家人出門前的這頓晚餐是她準備和佈置的,但偏偏卻好像完全不關她事。飯後,為丈夫收拾行李,丈夫連抽屜都拉不開,女主角雙手一抽一下就拉開了;臨行前丈夫跟他說,「這四天我們不在,你可以嗎?」女主角眼皮都沒抬一下:「確定。」我想,她也許不知期待了多久了。那天晚上,她一個人坐在餐桌前,燈都沒開,就這樣坐在黑暗中,聽着收音機傳來的藍調音樂,笑容在臉上搖曳,悠然自得。期間,家裏的那條狗跑過來趴她腿上,她笑着抱起牠:「你很愛我嗎,你明知道我最討厭你。」她真的最討厭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