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求職四部曲
國中畢業的求職記
由於家境不好,從小媽媽就會去打一點零工,或拿些活回來做,按件計酬。在我小學的時候,媽媽也幫人家帶孩子。前後帶過三個小孩。後來爸爸出車禍,為了照顧住院的爸爸,媽媽只好把保姆的工作辭掉。爸爸車禍康復後到藤傢俱工廠做事,設計了一款籐條花紋,也設計了刮削這種花紋的刀子,便從工廠帶回籐條,讓媽媽做家庭代工。那時也正好是政府推廣「家庭即工廠」的年代。因為刮削籐條,家裡經常有很多藤屑、粉塵。從小媽媽辛苦賺錢貼補家用,看到媽媽工作做不完,我也會幫忙,希望能多做多賺一點錢,並且減輕媽媽的工作量。然而媽媽希望我們三個姐妹的手在當小姐時能保有一雙「小姐而不是丫鬟」的纖纖素手,因此不要我們幫忙削藤皮,怕藤皮會割傷我們的手;怕這個活會讓我們的手變得粗糙。不過賺錢幫忙家計卻一直在我心中懸著。國中畢業,先參加高中聯考,接著又參加五專聯考。一考完,離上高中或者五專都還有兩個月,我立即到家裡附近的電子公司應徵工讀生。這家公司是姊姊國中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姊姊後來上了高職,學校老師推薦她到更有規模制度的公司時,這家電子公司的主管並不願姊姊離開,因此姊姊離職的過程並不愉快。不知是否我跟姊姊長得真的太像?姐姐的小主管一看到我立刻說我們不收短期工讀生。奇怪!她怎麼知道我只做短期?離家走路就能到的電子公司拒絕我之後,我只好打消暑期工讀的念頭。
高中畢業打工記
傳統的大學聯考是七月一日、二日,很多大學的新生開學,為了配合男生上成功嶺訓練而遲至十月才開學,即使是那些男生在大一暑假才上成功嶺的學校,也要到九月中旬才開學。因此大學聯考完,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可以去打工賺錢,當然後來才知道,很多準大學生會利用這段時間去加強語言能力。懂事之後,便了解家境不好,所以有這樣不用讀書、準備考試,也沒有暑假作業的暑假,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打工賺錢,好像一直到很多年後,錢一直是縈繞在我腦海,考慮很多事情的重要因素。那個時代,找工作都是看工商廣告欄。記得那個工作離家很近,走路不用十分鐘就可到,因此很吸引我,是我聯考後第一個面試的工作。那是一家縫製外銷美國帳棚的家庭工廠,老闆娘和氣可親。不過面談時才知道她想找能長期工作的工讀生,因此當她問我聯考考得怎麼樣,我跟她說因為家境不好,所以沒去考大學日間部,會去考大學夜間部和三專夜間部,因此可以長期工讀。好心的老闆娘很同情我,即時我沒什麼車縫的經驗,仍然錄取我,叫我隔天就去工作。還跟我聊一下學業,告訴我出了社會,英文能力比數學重要,要我多加強英文。後來我只去上了一天班,就決定離職了。離職的原因,一是那裡面的員工都是車縫高手,雖然高中有上家政課,因此家裡也買了一台縫紉機,但是我的縫紉技術只是能把兩片布合在一起,無法控制車出來的線是直的。而且雖然那裡離家很近,但是老闆娘說他們中午都是一起吃她提供的公共餐,還算挑食的我,以及有點潔癖的我,實在不太能適應與大夥兒共食。此外,為了能得到工作,而編出來的謊言,讓我很不安。於是上班的隔天,便打電話跟老闆娘請辭。現在倒是忘了我辭職的說辭。後來我找到了一家願意收我們這種短期的暑期生,裡面有跟我一樣高中畢業,剛考完聯考,在上大學前做點工,賺點學雜費的工讀生。那是一份縫繡美國軍服階級標誌的工作,手很不巧的我,工作效率比在場的老手低很多,自是無庸置疑,然而比起跟我同齡的那個工讀生,竟然也差很多。老闆娘的妹妹是直接管理我們的人,脾氣很不好,尤其對表現不好的員工更是經常大聲斥責。我幸好是新人又是工讀生,所以還沒被盯上,但是我有自知之明,因此終日惶惶不安。幸好,姊姊的朋友認識一家電子公司,急需短期工讀生,雖然離家稍遠,但是薪水優厚(當時台灣很多中小型的電子公司,為台灣賺進很多外匯),於是我二話不說,辭掉這個做了一個禮拜的工作,去姐姐朋友介紹的電子公司。在那裡,我不但勝任有餘,還獲得了真摯的友誼,過了一段高薪(以暑期工讀生的平均薪水而言)又歡愉的暑期工讀生活。
大學畢業前的求職記
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面談時,副理問學文的我從事電腦編程的工作(現在叫碼農)會不會很遺憾?我的回答讓副理很滿意,最終我得到那份工作,在還沒畢業前就得到了工作,在那個年代算是挺風光的。而我那讓副理欣賞的答案,得感謝我大學教授文學概念的蔡老師:有一次上課,他說我們學會欣賞文學,將來也許不一定會從事文藝工作,但是老了退休以後,能有文學鑑賞能力,便能以閱讀作為退休生活的嗜好。我便是以蔡老師這段話來回答那位副理的面試。時光過得比所有的形容語都快,如今我正是過著完全退休的生活,除了仍然自己煮飯做家事。
研究所畢業美國求職記
因為結婚,夫婿還在念博士,所以雖然我研究所畢業,也無法回去家鄉找工作,只能在美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地找工作,尤其是在Iowa這樣一個工商業不發達的農業州,一個學文教而英文又不太流利的外國人,想要找到適合教育碩士的專業工作,不知該用天方夜譚,還是痴人說夢來形容?不過窮人家出身的小孩,說什麼也都要想到怎麼賺錢,至少也要把飄洋過海到美國的一切費用和學費賺回來。因此,我還是到處留意徵才廣告。先是從系上的佈告欄,在還沒畢業前去應徵電腦輔助教材設計的實習工作,有一些台灣來的學姊也在那個機構實習過,以我的設計能力,要不是我的面試技巧(沒展示畢業作品、也不知學姊的英文名字),表達能力也不好,說實在的,沒拿到那個實習機會是在很冤枉。
要再次強調我的英語非常不流利,因此更能對比出我的勇敢。實習工作沒得到,接著我看到教醫學院學生使用電腦的工作,覺得這個工作非我這個教育系專攻電腦輔助教學的人莫屬了。於是儘管我的英文不流利,我仍是毫無反顧地遞去履歷。這是我第一份在非母語國尋求正式工作的經歷。多年之後,有了一些經驗,才知道當時完全沒準備地去面試這生平第一次的外國工作,是多麼的有勇無謀!過去在母國幾次的面試都是沒準備的,不管後來有沒有得到工作,都不曾去做檢討,因此也沒什麼求職心得,再加上當年沒有網路,資訊取得沒有現在那麼方便、暢通, 也許因此每次去面試都沒想過要去尋求別人的經驗之談。記得面試這個教醫學院學生的工作一切都好像答得很順利、很得體,包括不流利的英文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就有一題,她叫我說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點,我忘了強項部分我是怎麼回答她的,只記得弱點的部分,我想我一個外國人英文不好是自然而然的,或者說比起其他能力來說,或者比美國人來說我的英文不好,應該是可以接受,殊不知教學的工作語文是多麼重要啊!所以我回答她我的弱點是英文不好。。。結果就沒再接到她下一階段的電話了。當時以為講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點是多麼新鮮、有創意的問題,也許當時是如此,但是幾年前,網路發達的年代,上網一查,竟是最典型、最通俗的面試考題,只因為出國前大大小小的求職經驗沒碰過,也無法知道是否早已是美國考爛、問爛的題目,(當年畢業後應該去買一本或借一本面試指南),所以並未事先想好最佳答案。如果只因為這題答得不好而失去那個工作,確實可惜。不過話說回來,要教醫學院學生使用電腦,英文溝通能力與電腦使用能力是同等重要,我的英文不好是我的缺點,也確實是不適合這個工作的關鍵要素,而我沒拿到這個工作,也應是幸好:兩不誤(不造成自己處於表達不利的窘境和壓力,也不至於耽誤醫學院學生)!
有著與其默默守候不如主動出擊打聽消息的個性或者說生活哲學觀的我,等了兩個星期(面試官原來是告訴我下個禮拜便會通知結果),仍然渺無音訊,便主動打電話詢問面試結果,面試官告訴我「你表現不錯,但是有幾個候選人都表現得很好,他們下禮拜會決定」,可是「下禮拜」到了,仍然沒接到消息,我如瞎子吃湯圓,心裏有數:這工作大概沒希望了。我又開始尋找其他機會。想到研究所所在的愛城,正是有名的升大學教育評量公司ACT的總部,便讓先生載我去ACT的人事室投履歷。是因為是上世紀的九零年代,還是因為鄉下地方?可以這樣完全不知他們有沒有在招募人,就直接走進去人事室遞履歷。人事部門的人拿了他們一個檔案夾給我看,裡面有列出他們有開放招募的工作,我看一看,只能勉強選擇一些,卻看起來和我所專攻的電腦輔助教學並無多大關係的職位,人事室的人就收了我的履歷,從此便音訊全無。然而我也並不是太在意,因為原本就是隨意去遞履歷,而不是看到招募公告去應徵的,況且看到人事室的檔案夾也確實沒有契合我所學的工作。結果有一天,我的好朋友Carmen,她是跟我同個指導老師的博士班學生,跟我說她在ACT電腦輔助教學發展中心工作,並且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推薦我去。我當然有興趣。於是,約了時間與電腦輔助教學發展中心的主管面談。那真的只是面「談」,而不是面「試」。我一去到她的辦公室,才知道原來這個主管曾經是我同修一門課的同學。因為她不僅是和我修同一門課(教育心理學),有一次我們還同一組討論過問題。我一眼就認出她了,但是想,也許在老美心中,我們這些亞洲人個個長得一樣, 沒想到她竟也記得我,並且先跟我「認親」。我們接下來談的是我一個禮拜可以工作的時數及何時開始,沒有問身家背景、學經歷等等。雖然她認出我,並且稱讚我在教育心理學那門課的小組討論,分享了睿智而深刻的心得,但是我始終認為,我之所以能免除傳統的「面試」,是因為我那位「同門師姐妹Carmen」極為強而有力的推薦,而且在我上班不久後,卻收到之前我自己去ACT人事部門申請工作的回絕信,讓我更加被美國這種推薦的力度,深深震撼到,並且這樣的印象一直深深烙印著。
就這樣研究所畢業兩個月後,我正式成為ACT電腦輔助教學發展中心先鋒的一員,雖然是半職,一個禮拜工作時數30個小時(主管說30小時是原則上,如果需要可以加長工作時數,如果無法在辦公室做完,必須拿回家做,在家做的部分,也可以報工作時數),我已經非常滿足了,總算研究所畢業能學以致用,也沒白花學費。可惜的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工作機會,卻因為懷孕怕電腦輻射影響胎兒,以及感覺原本介紹我工作的恩人因為職務而與我有些嫌隙,不想恩人變仇人,也不想胎兒因為我的戀棧而發展畸形,才工作了兩個月,便毅然辭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