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浪漫與實用

爸爸是浪漫的,而媽媽是實用主義者。可是媽媽在當年選擇對象時,卻一時變成浪漫主義者,因此才會棄經濟條件優秀而面容抱歉的男士,而選擇了經濟條件很差卻英俊瀟灑的爸爸結婚。可說是實用一世,浪漫一時。 我的骨子裡到底是存著爸爸的浪漫基因,還是媽媽的實用基因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我小時候必定也是懷有浪漫情懷的,只是現實的生活,逼得我越來越像媽媽,越來越像實用主義者。 最近大兒子高中畢業,他們同學間互相交換Year Book,簽名留言留念。大兒子告訴我,他給一位心儀的女孩寫的話是:「如果你是個投手,在九局下,滿壘二人出局的情況下,打擊者打出了疑似全壘打的球,那麼當外野手的我,即使是用飛的、爬的,也要設法攔住、接殺那個高飛球。」真會比喻,也真浪漫,只是末了,他又添了一句話,「我所求的,只是妳的一片餅乾!」這樣一來,大兒子是浪漫還是實用呢? 寫於2011.6月16日

安倍晉三值得台灣人追悼嗎?

 剛在飄團看到一篇團友悼念安倍的文章,舉出安倍對台灣如何如何地好,結果引來一堆住在日本或台灣的團友的應和。還有人說一定要去向安倍行禮。每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厭惡,就像追星一樣,有些人對某明星的極端喜愛或厭惡,假如他(她)沒有什麼不妥的言論或態度,那麼就絕對沒有主觀或客觀的是非。然而對於政治人物,如果不了解、不對他他做過的事情仔細分析,就只是聽從媒體或某些政黨的宣傳、造神,而瞎崇拜,那就太盲目無知甚至可恥。像安倍這樣的政客,我真的,尤其是對那些中華兒女或台灣兒女,感到相當不以為然。為什麼呢?從經濟上來說,如同費鴻泰博士所展示的資料,安倍就任前,日本經濟達到一個巔峰,而自安倍上任後,經濟持續下跌,所造成的貧富差距更是日益嚴重。如果日本民眾對他的施政還是滿意或是認為在如此的大環境下,誰來做都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那麼我無話可說,那是日本民眾多數人的選擇。然而那些中華兒女或台灣兒女對安倍那麼地尊崇,我就太不能理解。據(歐陽靖)說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安倍的死並沒有那麼在意。而那些崇敬安倍晉三的台灣人多數是被帶風向、被洗腦的。這些年,安倍晉三跟台灣有關的言論或事蹟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挺台言論。就像美國政客,如果是為了反中、抗中,就一定會積極的發表挺台言論,一方面拿台灣問題來打擊中共,一方面拉攏台灣來一起抗中、反中。就像旅居日本的台灣網友 說,安倍晉三讓他們的身分可以註明是來自台灣,其實也是為了刺激中共的手段。 2. 給台灣疫苗。台灣得到疫苗的結果是好的,緩解疫苗荒的困境,但是給疫苗的目的和意念可並不是那麼單純。譬如我們有時候有很多好東西,可能只是純粹想跟好朋友分享,這種情況,被分享的好朋友通常是非常感動與感謝;有時候是東西雖然也是好的,但是量太大吃不完或用不完會壞掉,因此趕緊分給好朋友,以免糟蹋東西,被分享到的朋友,也是很感激的,畢竟是好東西。然而。如果是自己不想要的,擺在家裡等過期,又覺得糟蹋東西,問問友人要不要,如果只是自己不要、不喜歡,東西確實是好東西,那麼被送的友人一定也很開心、感謝,而自己也開心、鬆了口氣不必糟蹋東西。如果東西是某個可能有問題的品牌而自己不敢用,自己買別的品牌來用,而把這不敢用的、有問題的品牌的東西「當禮物」送給處於「飢餓不擇食」的困境的人,反正不送出去,放著也會過期扔掉。那麼也許被贈送的人心存感激,但送者其實並不是那麼善念。安倍晉三...

家教、教養還是受教

 每次聽到人家批評某人家教不好,我就馬上在心裡嘀咕,為什麼那麼簡單直接就批評人家的家教?為什麼那麼武斷的評定是家教問題呢?而人家批評家教,聽在我耳裡,為什麼那麼刺耳呢?聽說罵人家家教不好,事實上罵的是被罵人的父母,也就是說把某人的不當言行舉止,甚至犯下的所有錯誤,全部歸咎於某人的父母,認為父母沒教或沒教好某人才會導致如此。對於這樣膚淺,毫無根據的推斷,我實在是無法接受。 首先,批評者多數並不了解被罵家教不好的人的父母,因此斷然罵人家家教不好,怎麼知道從小被罵者的父母是如何教育被罵者的?是真的沒有教呢?還是教不好?所謂教不好,是身為父母自己言行身教與言教不一,所以怎麼說都沒有用?還是被罵者本身就「不受教」?也許父母身教沒問題,但是被罵者因為個性、性情、思想等因素,所言所行與父母平時教育的不同,甚至偏差。 其次是「天賦」問題。批評者不管被罵的人是否是「天生」惡劣,怎麼教都教不會,一味地認為就是父母沒教,或父母沒水準,給子女不好的示範。如果孩子的好壞,全部都由父母的教育決定,那麼同樣父母生養,為何有些家庭手足之間,道德品行差距會那麼大?對於學術科目和才藝,大家比較能接受,學習表現除了努力,往往有很大的因素是天賦。譬如數學,有些人輕輕鬆鬆,上課聽一聽,就可以考得很好;有些人需要聽很多次講解,或需要多次演練才能學會;有些人則怎麼教都教不會。因此常會聽到老師生氣地說,「這題明明教過,為什麼考出來,還有一堆人不會?」同樣的老師,為什麼有些人就學會了,考得好;有些人也許需要找另外的人教導;有些人則聽不懂,也沒練習,沒再請教於人?同樣的,有時候,父母一樣地教,有些孩子聽得進去,有些孩子聽不進去,甚至表現出與父母所教導的完全悖離。那麼當這不聽話的孩子表現乖張時,如何知道是父母沒教,還是父母教了,孩子不聽呢?當然,有時候確實存在「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也有確實是父母沒教,但是在不清楚實際狀況下,不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不可以太輕易就下定論。

 有一句祝福的話是,祝美夢成真;有一句詞是,好夢留人睡。美夢似乎比較像是願想,而好夢是睡覺做美好的夢。願想可以自由的做,而好夢卻不能自主。 如果做個統計,我幾乎天天晚上睡覺都有做夢, 有些記得;有些不記得,或完全沒印象。這些夢十有八九並不是什麼美夢或好夢,而是令我惆悵、迷惘、焦慮、緊張、無助、或無奈。 昨晚夢見哥哥,跟他的婚姻狀態(單身)有關,他年輕時的模樣在夢裡很清晰,他至今仍沒有女朋友在夢境裡也是一致的,其餘的夢境卻都很模糊。早上醒來,想到兩個都願意結婚卻都沒女朋友的兒子,不禁感到惆悵。

我的私房白菜滷

在臉書某群組看到版友一則白菜滷的貼文 ,屬於她家傳承的白菜、蛋酥和蝦米的白菜滷,有人回應她外婆教她的是用扁魚的白菜滷。我想回應我的版本,卻害羞公諸於不熟的人,只好跑來這裡寫屬於我的,也許是集合媽媽、室友和小吃店精華的白菜滷。 雖然還記得白菜滷這道菜的名稱,但是今天回想這道我的私房菜的內容物,卻也不是立刻能一股腦地叫喚出來,而是慢慢地一樣樣想起來,畢竟,好多年沒做這道菜了。不是沒煮白菜這種蔬菜,吃火鍋、開陽白菜都有吃大白菜,而是因為偷懶,省略了煮我私房的白菜滷所需的豬肉絲和蛋皮絲,變成為開陽白菜加木耳絲。 不記得初次食用白菜滷是什麼時候。但是我對白菜滷這道菜開始有深刻印象倒是起於在大學裡寄宿的那段時光。清華大學小吃部賣的白菜滷,其實是一不鏽鋼盅蒸的湯,裡頭有白菜和蝦米,湯頭很鮮美,八成是用大骨頭熬出的高湯做湯底,但也可能是加了味精,那年頭菜餚加味精是稀鬆平常的事。學校小吃部賣白菜滷的這一攤位也賣滷肉飯和滷蛋,白菜滷、滷肉飯加個滷蛋,簡簡單單可以度過一餐。滷肉飯的油膩,喝個白菜滷,清爽解膩,真是絕配。當時台幣十四塊錢,有肉有蔬菜還有蛋,真是營養又經濟。大學在外地讀書,畢業兩年就出國唸研究所,之後在美國成立家庭並且定居,已經不記得我這道菜的配料除了白菜和蝦米之外,所加入的黑木耳絲是否來自於娘家,但是我記得第一次在美國租屋處,五個女孩共用的廚房,煮這道菜的時候,有一位也是台灣來的女孩,看到我在煮這道菜,就說「還要加些蛋皮絲,他們家的白菜滷都有加蛋皮絲」。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大兒子開始排斥吃蛋前,我的白菜滷的材料便包含白菜、蝦米、黑木耳、蛋皮絲和一些豬肉絲。用豬肉絲只是為了彌補沒用高湯少了的動物油脂香氣和甜頭。 我的私房白菜滷主角是大白菜。大白菜切成如手指的寬度,乾黑木耳和蝦米先泡軟。黑木耳、豬肉及蛋皮皆切成絲備用。起油鍋放入蔥段、薑片和蝦米稍微爆炒,接著下豬肉絲略炒即可放大白菜入鍋一起炒,再放入黑木耳絲和鹽拌炒均勻,轉中小火,蓋鍋煮約5-6分鐘,白菜變軟且生出白菜滷水,此時可加進蛋皮絲、少許香油或麻油及白胡椒粉炒拌均勻,可用太白粉或地瓜粉勾芡,如今為了健康故,也可省去勾芡,直接盛盤。 記得來美唸研究所時,有一次參加歡送某學成歸國學者舉辦的potluck,我帶了這道白菜滷,五分鐘的時間,盤底朝天。同學們怪我煮太少。其實我用了一整顆的白菜。那時我住處樓下有一超市,賣比較好的蔬菜水...

歲月如梭

 什麼時候感到歲月如梭? 有時是驀然回首前塵往事,發現已經十年、二十年。。。過去了; 有時是和親人朋友聊著聊著,忽然聊到昔日的小小孩,如今已經長大獨立了,才感歎著,原來那麼多年已經消逝了; 有時是在歡喜分期付款的借貸終於還清了,卻也發現,喔!原來從買這個車、洗衣機、床、或是冰箱等等至今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 當年齡長到某一個歲數,「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就再也不是小學作文裡的毫無感覺的套辭,而是越來越有感、越來越能觸動年紀敏感的神經。